2011年1月9日 星期日

iOS device 的 "去實體化"

最近這段日子很累很煩,不過我每天還是有抽空看點文章。前幾天我發現了 Apple4us 這個網站,裡面有篇文章寫得不錯,以下截錄片段 :

平板 ( http://apple4.us/2010/12/tablets.html )

1938 年, Buckminster Fuller 造了個詞叫「去實體化」(etherealization),用來描述實體機械被我們現在稱為軟體的東西替代的趨勢。平板將全面流行的理由並不(僅僅)因為約伯斯和蘋果是工業設計的奇才,而是他們背後的「去實體化」力量。iPhone iPad 使得「去實體化」在許多新的領域成為可能。任何研究技術史的人都不應該低估這能量。

許多開發者早就意識到這個概念,下面的例子就是其中一個成果 :


上面這部影片是 North Point's iBand 在耶誕節前夕的演出,有趣的是他們明明是一個樂團,但舞台上卻沒有任何一個樂器 !!! 這就是 iOS device 造成的革命。我想大致上可以從軟體及硬體的角度來探討這個現象的起因 :
  1. 應用程式 (Application) : 很明顯地,iOS device 的成功就是因為應用程式,讓手持裝置的功能變得多采多姿。從一開始的 iPod 開始,Apple 的行動裝置只不過是個音樂播放器,頂多加個行事曆或備忘錄之類的東西,吸引不了多少人,而且也不是無可取代。iPhone 的面世是一個相當巨大的轉捩點,由於 iOS 的出現以及 App store 的經營模式,讓全世界的開發者願意投身於這個領域,為 iOS 開發各式各樣的程式。直到今天為止,App store 上有超過三十萬個應用程式,雖然大多是遊戲,但在這篇文章中我把重點放在工具程式,因為它們是 "去實體化" 的最佳代表。
  2. 微電子機器系統 (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這個專有名詞聽起來有點艱深難懂,簡單的說就是各式各樣的感應器 (sensor),它們是硬體的一部分,讓 iOS device 能夠像人一樣感受到重力、磁力、加速度 .... 等等物理量,而這也是賦予 iOS 應用程式許多特異功能的幕後功臣 [1]。這個部分是一般筆電所欠缺的,因為筆電本來就不是設計在行進間使用的東西,更別說是以 "搖晃" 的方式使用它,再加上筆電有著螢幕 + 鍵盤的兩段式結構,不太方便成為手上的 "工具",它就只是台電腦 [2],而 iOS device 的定位就相對模糊了。
"去實體化" 之後會如何呢 ? 這會給予一些傳統產業莫大的壓力,比如說我有一個 iOS device 之後,我幾乎不需要電子詞典,直接用字典 App 就好;我也不需要科學計算機,App store 裡有一大堆 App 可以讓我的 iOS device 做到一樣的事,甚至還免費。隨著微電子感應器的進步,諸如此類的事將會快速延伸到其它領域去,硬體逐漸被軟體取代,比如說像上面的影片,如果只是要玩數位音樂,用 App 就夠了,甚至變化性還更大,舞台效果更好。

我想,Apple 在為 iPhone 一代裝上那些微電子感應器時,可能還沒想到這麼遠,不過在 App store 快速擴張之後應該就有感覺了,即使這樣可能會毀掉一些產業,但是不能走回頭路,況且人們本來就應該從科技的發展中獲益,將身上大大小小的工具整合成一個萬用工具是多麼重要且有意義的事 !! 由於我本人很少玩遊戲,所以此類工具程式特別吸引我,以下稍稍列出我有安裝的工具程式 (for iPad) :

1. 英文字典 (EuDic 歐路詞典、Dictionary.com) [均免費]


2.指南針及水平儀 (Free HD Compass、Clinometer HD) [均免費]




3. 鬧鐘及計時器 (GoodNite Lite、Chronolite - Timer 3) [均免費]


4. 匯率及單位轉換器 (XE Currency for iPad、ConvertUnit Free HD) [均免費]



5. 隨身筆記及計算機 (PaperDesk、OmniCalc) [前者 1.99USD、後者免費]


6. 綜合旅遊工具 (MUJI to Go) [免費],可查詢各國天氣、標準時間、匯率,以及適用的電器插頭規格。


另外還有幾個跟音樂相關的軟體,比如說電子琴、陶笛、節拍器等等,至於很大宗的相機軟體則是因為 iPad 沒鏡頭故裝了也沒用 (默) .....

"去實體化" 的影響將會繼續下去,今後的人們絕對會減少對單一功能物品的依賴性,而選擇多功能的整合性工具。我認為傳統的實體工具業者應該逐漸減少低階工具的生產,將單一用途工具的功能專業化、人性化,以因應這個數位革命的洪流。當然啦,電子產品對於環境的忍受度很低,而且越精密的裝置越是如此,所以也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取代一切,傳統的工具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對整合性產品及應用程式的威脅,相關業者還是要 do something 才對 !!


附註
1. iPhone 4 新加入的陀螺儀 (Gyroscope) 就是加強 iPhine 對於軸向旋轉的感應能力,主要用於遊戲。如果以群論的角度來看,以前的 sensor 只能感應 x, y, z 軸的加速度,加入陀螺儀之後隨即補上 Rx, Ry, Rz 軸加速度的感應能力。(好 .... 不知道啥是群論的人可以當作沒看到這段話 XD)
2. 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拿筆電當指南針或水平儀,連當計算機都不夠好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